中国最传奇、最悲壮、最可歌可泣的姓氏——陈
在中国,陈姓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姓氏,在最新的一次姓氏统计中,陈姓仅次于李、王、张、刘,排名第五。我敢说没有哪个人不认识姓陈的人,我赌五毛。
但是,要说到每个姓氏曾经的历史,曾经的传奇与悲壮,没有哪个姓可以和陈相比,即使是刘、李、赵、朱这些大王朝的皇姓,或者孔、孟这样的圣人之姓。
陈姓到底有什么传奇的历史呢。这就要说到今天陈姓里人数最多的一支——义门陈氏。
一、义门陈氏从起源到巅峰
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陈姓王朝,就是陈霸先建立的南陈。陈霸先是著名的颍川陈氏的后人。
公元589年,整天陶醉在文艺情怀里的陈后主,终于把陈朝搞灭亡了,因为这件事情,他被唐宋那些大诗人黑出了翔。
陈灭亡后,陈家人开始了逃跑生涯。
陈后主叫陈叔宝,他有个弟弟叫陈叔明。陈叔明的第十三代孙陈旺,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同学,他带领全家老小搬到了庐山脚下的一个地方,江州义门村。
陈旺在这里买了几块地,盖了一些田间小屋,准备好好种田,没事了就爬爬庐山,看看瀑布,心旷神怡。
陈旺还是很幸福的,可以自由搬家,不用管户口,也不用担心小孩异地上学的问题。
可能连陈旺都没想到,他们陈家在这里种田,一种就种了八代人,八代人都没分过家,人口过百。而且陈旺以孝义治家,八代人都延续了这个传统,家风非常和谐。
唐朝有个规定,凡是一家有五代以上同居的,就获得朝廷的点赞。和谐了八代的陈家,更是不容易。当时的皇帝唐僖宗亲笔题下四个大字——义门陈氏,还赐了一副对联:
九重天上旌书贵,千古人间义字香
这是义门陈氏第一次获得皇帝的旌表。
到了宋朝,义门陈一家人口破了千。宋朝几代皇帝连续为陈家推出优惠政策,免徭役,赐御书,每年送米送面送色拉油,用来表彰义门。
宋真宗赵恒时,陈家人快到了两千。宋真宗亲自写了一幅对联,继续点赞:
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,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。
而义门陈氏之所以会连着收到各朝皇帝的点赞,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世代同居,人口众多,更重要的是因为陈家的家风,旷古烁今。
义门陈氏聚族而居,几百年里盛而不乱,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家法、家规、家训。义门陈氏有著名的三十三条家法,家法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友爱、平等、民主、和谐。
义门陈氏一共有十四任家长,每任家长都是由家族人共同选出德行最好的人担任,而不是内定或者世袭。这种民主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个奇葩。
陈家人虽然人口众多,但是所有财产是大家共有,共同劳动,平均分配,人人平等,不设仆人,没有人有特权。史书的记载叫做“室无私财,厨无别馔”,所有人没有私财,所有人每顿饭吃的都是一样的,陈家的大家长也不会有特供。
在陈氏大家族里,很多小孩子甚至搞不清自己的妈妈是谁,因为婴儿只要一哭,年轻的妈妈都会来喂奶,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。
有人看到这里会说,小孩子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妈是谁,感觉贵村真乱。
其实恰恰相反,义门陈氏是中国最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地方。陈家家法规定男人不能纳妾,违反家法要被双规。所以在义门陈的大家族里,基本不会见到隔壁王叔叔。很多小孩不知母亲是谁,正是陈家过于大公无私的结果。
有一次宋太宗问陈家的第八任家长陈兢:“你们义门一家搞得像个大部落一样,居然没出过乱子,为啥?”
陈兢说:“因为一个字,公。”
最神奇的是陈家人养的几百只狗。这些狗狗每天在陈家家风的耳濡目染下也被感动了,每次吃饭的时候,只要有一只狗没来,其它几百只狗就不吃。非要等所有狗狗兄弟都到齐了,大家才一起吃。
如果有什么奇怪的人进入义门村,一只狗叫起来,其它狗都跟着叫,胆子再大的人也吓跑了。一只狗不叫,其它狗也不叫,这是表示,哦,熟人。
宋太宗听说这件事,又跑来赐对联了:
一犬未至百犬不食,牢内异物皆效义;
一吠突起百吠齐怒,寨中同声共护门
大公无私是义门陈氏的总纲领,而陈家的灵魂在于文化教育。陈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——东佳书院,比白鹿洞书院还要早。
陈家三十三条家法,其中一条规定,小孩子从七岁到十五岁,要上小学和中学,学习好的人再送进东佳书院深造。这是中国最早的九年义务教育。一家上千人,可以知书达理,和睦相处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陈家对教育的重视。
除了大学之外,义门陈氏还有自己的幼儿园、超市、游乐场、图书馆、养老院、医院,等等。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医院,它直到上个世纪还存在,但在1939年被日军炸毁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各种建筑艺术作品,亭台楼阁,祠院殿堂,庄田园林,遍布周边。
这样一个义门陈氏大家庭,完全就是儒家说的大同世界,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,西方设想中的乌托邦啊。
这么一个传说中的乌托邦,在唐宋时期早就是著名旅游景点了。没有人把这里围起来收门票,谁都可以来参观,苏轼、欧阳修、陆游、岳飞、文天祥这些著名的大V们都来这里徒步过,为这里写过无数软文。
而到了宋仁宗时期,义门陈氏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候。他们有3900口人,已经历经15代,332年没有分居了。义门陈氏被称为“天下第一家”。
正因为这种家族奇观,从唐僖宗到宋仁宗,义门陈氏一共受到了9任皇帝27次旌表,赐了无数对联,大门口都贴不下了。
然而就在这个时候,陈家人谁都不会想到,他们马上就要永远地分开了。
二、义门陈氏被分家
对陈家人来说,这是一个很突然的事情。
分家的原因很简单,陈家家势太盛,对帝制王朝的统治者来说,威胁太大。陈家子弟兵万一哪天跟宋江一样,来个一百零八将刚一刚正面,统治者不好办。当时的皇帝是宋朝最圣明的君主宋仁宗,但他也没办法。这是制度的悲剧。
提出分解陈家的不是别人,正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同学,主持这场分家的人,也是包拯同学。
那天,朝廷的使者谢锦初和一帮人马,带着圣旨来到了义门村。陈家人已经习以为常了,皇帝整天来表扬我们,不知道这次又写了什么对联。
但是,谁都没有想到,谢锦初的圣旨一读出来,所有的陈家人开始嚎啕大哭,哀声震天动地。
陈家人哭了多久,没有人知道,只知道他们即使再无奈,也只能选择接受,因为这是组织的决定。
义门陈氏分家时,宋仁宗对他们说了十二个字:知守宗,希公汝,才思彦,承延继。意思就是,你们要不忘先祖,传承陈氏的家风。
这十二个字读起来,有点冰冷的感觉。
可是,这么庞大的家族,将近4000口人,怎么分呢,分成多少波呢,每一波都分到哪呢。
陈家的最后一任家长叫陈泰。悲伤的陈泰想了一个办法。曾经陈家人一起吃饭用的大锅,代表着他们曾经的团结,而从这一天开始,他们再也不能吃同一锅饭了。陈泰就把这口大锅吊在陈家祠堂的梁上,让它自由落体,摔成多少片,就分多少波。
大锅掉下来后,碎成了291块,陈家人就分成了291组,每一组的组长带走一个铁片。陈泰肯定告诉过每一位组长,要好好传承这张铁片,或许千百年后,我们的子孙可以把这291块碎片再拼成一口锅。
而且,别人分家都是抢,陈家是互相让,都想把好东西让给别人。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。
而这291波人分别迁移到哪里,是靠抓阄决定的。他们一共分到了16个省市: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陕西、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上海、天津。
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恢弘、最悲壮的家族迁徙。
而分迁到各地的陈姓人,从来不忘祖地,每户陈姓后人都会在自己的门楣上写上四个大字,“义门世家”、“义门传芳”、“义门流芳”,等等,用来表示他们不忘先祖,不忘故地。
而且,义门陈氏分家以后,不论是哪里的陈家人出远门,只要到任何地方的义门陈家里,都会有吃有住有盘缠,所有义门陈的后人都互相帮助。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,这样的陈家家风都依然保存着。但在五十年代之后,这样的事情慢慢减少了。
义门陈氏虽然已经被迫离开了义门,但他们的后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修家谱。义门陈氏名满天下,后世很多大人物都为他们修过家谱,比如朱熹、王阳明,等等。本来陈家的事和这些外姓大V们八竿子打不着,但是他们愿意耗费精力主动去帮助义门陈氏修家谱,这就是对千古流芳的义门陈氏最好的赞扬。
如果你姓陈,你可以去查阅你们家的家谱,很有可能是义门陈的后人。
看不到家谱也没事,如果你是来自那16个省市的陈姓,那么你也很有可能就是义门陈氏的后人。
这么说是有原因的。根据最新的姓氏统计和义门后人的统计,中国姓陈的人有7000万,光义门陈氏的后人就占了4000多万。
很多著名的陈姓人都是义门陈氏的后人,陈独秀、陈潭秋、陈毅、陈云、陈赓、陈锡联、陈果夫、陈立夫、陈诚、陈布雷、陈寅恪,等等。
今天最有名的陈姓人,可能是冠希哥和陈奕迅了吧。冠希哥祖籍上海,陈奕迅祖籍广东,都很有可能是义门陈氏的后人。
虽然义门陈氏早已不再聚族而居了,但是他们的后人今天遍布中华大地,他们没有忘记先祖,也没有忘记故地。这就是中华的血脉,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。义门陈氏的故事,感人悲壮,可歌可泣。
(原文来源于《今日头条》)